来源:中国妇女报
□ 关颖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像一个社会的“晴雨表”,反映社会的运行状况、阴晴圆缺。社会发展和社会改革引发的点滴变化总会波及到家庭,渗透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人们是否关注社会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在不知不觉中或多或少影响人的观念和行为,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体现出来。
“孟母三迁”的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说的是母亲重视居住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现在,不少家长依然“择邻处”,这无疑对孩子有一定的好处。
但是,与传统社会不同的是,孩子生长的环境不是封闭的,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是一个小社会,搬到环境再好的居住小区,躲开了现实社会不尽如人意的人际环境,能躲得过虚拟的网络社会不良信息对孩子的影响吗?所以,我们不能就家庭教育说家庭教育,不能用过去的思维认识解决现在的孩子的问题。
社会的发展变化,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使家庭教育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很多新挑战:社会和经济变革、新知识和新媒体发展、教育改革、家庭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令人目不暇接。现在的社会,家庭不可能是封闭的,孩子不可能生存在真空中。家长教育孩子,就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不能不了解和面对当下的社会背景,不能不思考如何应对千变万化的社会现实,如何与时俱进。
有人说,社会变化的趋势就像一匹马,如果在马后面追,你永远都追不上。只有骑在马上才能和马一样快。对家长来说,很难骑到“马上”驾驭社会的变化、孩子的变化,与这种变化完全同步。但是你完全可以通过了解变化、努力适应变化来缩短与社会前进、孩子发展的距离。
家庭是每个孩子来到世上最先接触的环境。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文化怎样变迁,家庭对人类来说始终不可或缺。可以预计,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注定了学校的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师生互动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未来的学校还有没有围墙、有没有教室、老师还要不要千篇一律地面对学生……都是个未知数。可是,无论学校怎样变化,虚拟的互联互通的世界如何发展,家庭依然是家庭,人们依然要在家里居住、生活、面对面地交往,家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情感交流、生命的抚育永远不会改变,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永远不会改变。
同时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家庭不是“世外桃源”,不可能与现实社会隔绝,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履行自身的职能。那么需要家长如何面对社会的变化呢?
一是开放的心态。在过去封闭的社会中,家庭教育也是封闭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往往被限定在父母与家庭生活所涉及的范围之内。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下,用传统的观念解释当今的家庭教育现象有时候行不通了。即便你可以把家庭封闭起来,把孩子庇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让孩子只过那种“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或许当下孩子会少让你操心,少受到社会的不良影响。然而,一旦孩子走出家门独自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社会的时候,如果眼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没有对不良因素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很有可能产生“水土不服”,甚至无所适从。如果长大成人的孩子依然像个刚刚脱离母体的婴儿,重新再长一回,岂不是得不偿失?家长的眼界决定教育的境界,家长心胸的宽度也决定了孩子生存空间的广度。
二是坦然面对不利因素。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沉重的课业负担、家庭中的一系列不和谐因素,家长对孩子教育问题产生忧虑是必然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明智的选择是接纳不尽如人意的现实,因为任何抱怨都于事无补。坦然面对,以理性的态度积极寻找在不利环境中的生存策略,才会对孩子有利。
三是提高辨别力。当下,社会上大量出现的家庭教育咨询服务鱼龙混杂,一些机构和个人打着各种幌子、以各种新名目忽悠家长,家长避免被误导的有效途径是自身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理念指导下辨别真假能力的提升。当你的辨别力足够高的时候,就不可能轻而易举地被他人左右。
四是自觉履行家庭责任。家庭教育本是非正规的、私人领域的事,在教育体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地引起国家决策层和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庭教育立法、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政府把家庭教育事业作为民生工程加大投入等等,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多社会支持的同时,也对家长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所以,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变化,对家长来说,认真履行家庭责任都是义不容辞的。当下要做的是学习了解国家和社会对家庭赋予的重任,不偏离“主旋律”。同时,主动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进而从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