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母亲背着残疾女儿谱写精彩人生
在吉林省集安市清河镇,有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叫范淑英,今年70岁。她多次腰椎骨折,却用脆弱的脊梁背着女儿行走三十多年;她不懂浪漫,却默默地为女儿种花、采枫叶、做信差;她不善表达,却培养残疾女儿乐观积极的态度笑对生活;她目不识丁,却全力支持残疾女儿完成自传体小说并出版问世;她虽年迈体弱,却推着女儿一起去做志愿服务,陪女儿千里巡讲,做心灵励志分享……她用无私的母爱,为残疾女儿撑起一片晴空。
“代替”女儿行走三十多年
范淑英最小的女儿传红,14个月大时罹患双下肢瘫痪,这对对一个母亲而言,简直就是一场灾难。那段日子,她时常精神恍惚,背着女儿在烈日下铲地,有时,干着干着,扑通一声就跪在地上,双手合十,嘴里念叨着:“求求老天爷,救救孩子,让孩子站起来吧,把我的腿换给孩子吧!”她曾背着女儿徒步百里求医问药,上过当,受过骗,伤过心,流过泪,终因家庭条件有限,耽误了最好的医治时机,最终,她接受了孩子不能走的事实,选择了坚强面对。
从此,她的生命与女儿的生命就捆绑在一起,她就是女儿的双腿,三十八年如一日,事无巨细的照顾,没有一丝抱怨和怨言。有一年冬天,她背女儿上厕所,由于雪天路滑,加上力不从心,摔倒在院子里,腰椎骨折受伤。那些日子,她走路都需要手扶着墙,一步步挪动,双腿颤抖着,每天吃红药片和止痛药做家务。即便这样,她仍然坚持背女儿去外面上厕所。因为,她了解爱干净的女儿从小到大不在屋内方便,为了让女儿有尊严、体面地活着,她强忍着疼痛(当时不知道腰椎骨折),也要背女儿出去。
让女儿的世界花开满园
范淑英原本是个粗枝大叶的人,但是,为了让足不出户的女儿每天能有个好心情,她在房前屋后用玉米秸秆围成花园,种上各种不知名的小花。花开时节,女儿只要打开窗户,就能闻到扑鼻的花香,坐在炕上就能看到花开满园。
秋天的时候,无论在山上干活有多累,不管山路有多难走,看到枫叶,她就要去采摘几片,有时,甚至折一大捆扛回来,把火红的枫叶带到女儿面前。然后,她和女儿一起挑完整的叶子,放到女儿的书本和日记里,把家里到处都插满红彤彤的叶子,让女儿仿佛置身在秋天的枫树林里,看着女儿开心的笑容,她再累都觉得值得。
有一次,她看到女儿从电视里看向日葵花时很兴奋,为了能让女儿看到成片的向日葵花,她在家附近种了一整片向日葵。花开的季节,母亲背着女儿,脚步颤微微地沿着开满向日葵花的小路,一路走,一路看。村里人问:“你们娘俩儿在这干什么呢?”她笑笑说:“我背传红出来看看花儿。”邻居笑着说:“你们娘俩儿还挺浪漫的。”她却愣怔了一下,不知道人家说的“浪漫”是怎么回事,她不知道,她的爱,早已如向日葵种子一样播撒在女儿的心里,即使足不出户,女儿眼中的世界依然阳光明媚,心里的世界仍然花香四溢。
成了女儿的信差
曾经,传红的世界里只有一铺炕,一扇窗。在闭塞的小山村里,她通过收音机结交了一些笔友,书来信往的日子里,使她的生活里平添了一些色彩。母亲为她高兴,女儿的世界里终于少了一些寂寞,多了一些乐趣。
由于村里不通车,收信寄信都不方便,因此,每次寄信都要到十五里外的清河镇邮寄。女儿与笔友通信的十多年里,母亲就成了她的信差,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无论下雨还是下雪,始终风雨无阻,定时去村头看一看有没有女儿的信。每次去镇上邮信,赶不上坐车时,她就来回徒步走,把省下的车费钱,给女儿买上一打信封和几张邮票,再买上几本信纸,只为让女儿多写几封信,让她的生活多一点乐趣。为此,她这个做母亲的,不管多辛苦,无论多受累,她也心甘情愿。
有一年秋天,她患上重感冒,但当她得知传红的朋友十一假期要来玩时,为了让传红那些城里的朋友能吃上新鲜的玉米,她带着病,一大早背上背筐,拄着一根木棍,去村里最高的大顶子山上背鲜玉米,来回走了六个多小时,女儿担心母亲,也趴在窗台上等了六个多小时,直到看见山坡的树林里,有一个左摇右晃的影子,在一点一点地向前挪动时,一瞬间,传红悬着的那颗心才放下,鼻子酸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每当传红收到信后,总喜欢给母亲读一读,和母亲一起分享快乐的心情。有时,也会收到一些在生活上受到挫折,心情失落的朋友的来信。这时,母亲总是告诉女儿:“人越是在有难处的时候,你越应该常联系,多给她们写几封信。”她不会说华丽的语言,而是用她最朴实善良的品质,影响并告诉着女儿,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帮女儿寻找生存出路
她知道女儿要强,一直想要有点事做,想要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她送女儿去学习电脑打字,每天早晨把女儿送去,中午把接女儿回来吃饭,照顾女儿去卫生间,再送女儿去学习,傍晚再去接回来,每天走六个来回,一个月的时间里,风雨不误。那段时间,清河镇的大街上,每天早午晚,都会见到一个母亲,推着轮椅上的女儿,步履蹒跚的身影。
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别人说集安市有一种手工艺叫“十字绣”,不仅好看,绣好后还可以卖钱。女儿听了非常动心,觉得终于找到一种可以用双手做的事了。于是,她带着女儿进城买十字绣。到了市里后,得知卖十字绣的在二楼,女儿知道母亲的腰椎受伤,不能负重,然而,她却硬是坚持背女儿上楼。
她一只手托着女儿的身体,一只手把着楼梯旁的栏杆,像拔河一样,手往栏杆前挪一下,脚步吃力地往上抬一步。女儿趴在母亲的后背上,胳膊紧紧地搂着母亲的脖子,听着母亲气喘吁吁的声音,感受着母亲身体的抖动。女儿心疼地说:“妈,我不买了,别往上走了,我们回去吧!”她呼哧带喘地说:“我没事,我不累,都走到这了,怎么能回去呢!”当她把女儿背到楼上时,卖十字绣的人心疼地说:“您这么大岁数了,还背着女儿上楼,真是太不容易。”她一边擦汗,一边笑着说:“只要能给传红找点事干,不图她挣多少钱,别把她总闷在家里,就比什么都好!”
传红忍着身体的疼痛,在不分昼夜的努力下,完成了近二十幅十字绣作品。2008年迎奥运,她还特意绣了“奥运五福娃”,和母亲一起赠送给集安市政府,表达一个残疾女孩对祖国,对奥运的祝福。并且,还通过网络卖出一幅十字绣,挣了两千元钱。母亲特别高兴地推着传红去邮局取钱,传红用自己双手挣的钱,请全家人吃了一顿饭,那一天,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而笑得最开心的就是她的母亲。
第一次送女儿出门学习
2009年初,传红得知长春有一个为残疾人办的免费学习班,她想借机出去学习和锻炼一下,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母亲时,母亲心里有很多的担心,女儿从来没离开过家,从没出过远门,从没离开过照顾。但是,她知道女儿不甘心总在家里,想和其他人一样出去学习,出去工作。她想,有机会就应该让女儿出去看看,多认识些朋友,多长些见识,说不定还能找条出路。所以,她痛快地答应了。
于是,在一个飘着小雪的初春,哥哥背着传红,母亲带着沉甸甸的心情,踉踉跄跄地拎着大包小裹,一起把传红送到了长春,开始了两个月的学习生活。当天晚上,母亲和哥哥要离开长春时,母亲的眼圈红了,她怕传红看见,转过身,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她头也没回地走出了房间。
回到家后,她就病倒了,去医院检查时,意外地检查出胃里长了个瘤,这件事,她怕女儿担心,不能安心在外面学习,所以,她不让家人告诉传红。那几天,谁也不敢提传红的名字,一向坚强的她,一听到传红的名字,眼泪就止不住地流出来,她不担心自己的病,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传红。每次传红来电话,她都说家里挺好的,她也挺好的,然后一遍又一遍地嘱咐女儿照顾好自己。知道女儿在长春挺好的,并且,还得了优秀学员的称号,她的这颗心才放了下来,在家人的陪同下去做了手术,检查是良性的。
默默地站在女儿身后
传红从长春学习班回来后,开始跟北京十大志愿者──张大诺老师学习创作,张老师通过给她打电话的方式指导她。一个只有小学三年半学历的人,竟然要写书,这件事,在很多人眼里都认为不现实、不靠谱。然而,她却始终坚定地相信,女儿一定能够做到,一定能够完成。为了鼓励女儿,她戴着老花镜,开始学绣十字绣,绣《马到成功》送给女儿,她告诉女儿:“你好好写,我好好绣,咱俩比赛,看谁先完成。”每当女儿写的不顺时,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听别人说,出去散散心能有灵感,她就时常推着传红出去,顺着大河边的一条小路走一走,边走边说:“不管别人怎么说,你都不要有压力,只管好好写,别辜负了你的老师,也别辜负了你自己的努力!”
在妈妈的鼓励和支持下,2012年5月,传红16万字的处女作——自传体纪实小说《活着,一件如此幸福的事》出版问世了,她陪女儿一起去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参加新书发布会。当女儿面对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新华网和人民网等全国二十多家媒体,赢得鲜花和掌声的那一刻,她却默默地坐在台下,回想十年前,女儿的一篇征文获奖,得到一台29英寸彩电,她陪女儿去吉林电视台参加颁奖晚会。十年后,女儿的自传出版,她陪着女儿来北京……想起这些,她沧桑的脸庞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也有泪水悄悄地滑过,泪水里包含了太多的辛酸,更多的是做为一个母亲的幸福和自豪。
2013年,传红参加省残联举办的“我的中国梦”征文评选获奖,收到荣誉证书和奖品那天,家人都去翻看奖品,而她这个大字不识的母亲,却爱不释手地捧着女儿红红的证书,好像识字一样,认真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满脸欣慰地说:“不用给奖品,能给这个红本子比什么都好!”全家人都笑了,说母亲的觉悟和境界还挺高的。
陪着女儿一起传递爱
传红说,在出书的前前后后,她得到很多人无私的帮助,所以,她想把售书所收入的五千多元钱,做为善款用于公益,算是自己对社会的一种爱的回馈。有人知道了说:“传红,你家生活也不宽裕,你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不舍得吃,不舍穿,好不容易盼着你挣了点回头钱,你竟然要捐出去,你可别犯傻了!”然而,母亲却坚定地对女儿说:“我们当父母的,做什么都是应该的,我明白你的心,别人帮咱了,咱不能忘恩,你用这钱做好事,我同意!”当天,她就推着女儿去银行,给北京的一个遭受火灾的朋友家里汇去一千元捐款。
2012年,传红加入通化同心志愿者协会。初夏的一天,母女俩早晨四点半起床,照顾女儿洗漱吃饭后,她陪着女儿一起到通化,与志愿者们一起去敬老院为老人献爱心,包饺子。在志愿团队中,一个七十岁白发苍苍的老人,推着一个坐在轮椅上满脸笑容的女儿,她们穿行在志愿服务的队伍中,忙忙碌碌的身影,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深深地感染并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欣慰地说:“传红是志愿者,还是预备党员,她盼着能出来做点事,我陪她一起当志愿者,她不能做的,我替她多做点,心里挺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