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随着城市发展的脚步越走越快,作为劳动者和建设者的广大妇女,正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角,她们激发着“半边天”的无穷力量,创造着“巾帼不让须眉”的业绩,为城市“大花园”绽放着美丽。
主动作为,必然结出丰硕成果。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五年来,辽源市妇联紧贴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促进发展抓项目、服务妇女抓维权、优化环境抓宣传、强化基础抓队伍,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谐家庭创建、妇女创业就业、家庭教育、自身建设等20余项工作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市政府妇儿工委被省政府评为“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先进集体”。
环境更优——“半边天”创造新业绩
辽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党政领导多次就妇联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全市妇女儿童两个规划纳入了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妇联每年都在全市农村工作会上表彰“双学双比”先进集体和个人。大众传媒尤其是主流媒体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相互配合,广泛参与。资助春蕾女孩和大龄留守儿童就读职业技能教育工作及两癌检查救治工作均纳入民生工程。五年来,已形成了党政领导、社会支持、妇联协调、各方参与、共同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良好格局。
五年来,市妇联积极引领妇女推动经济发展创造新业绩。不断赋予“双学双比”活动新内涵。大力发展女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市以妇女为主体的各类合作社284个,其中登记注册的有151个,拥有成员19023人,带动周边农户6475户。切实加强“巾帼信息站”的管理。通过省建、自建、联建巾帼信息服务站282个,借助“一站通”和《吉林农网》拓宽了农村供求信息发布与接收的渠道,共发布信息15000余条,实现交易700余次,8000余人受益。努力推进“三八”绿色工程实施。东丰县参加造林的妇女达5万多人,东丰镇苗胜村被全国妇联、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西安区认养“巾帼林”1500亩,东辽县成立了省级苗木合作社,种植苗木1400万株,带动90人就业。
不断拓展“巾帼建功”活动新领域。在窗口行业开展了“一个窗口一面旗、一个岗位一颗星”和“创十佳岗位标兵”、“十佳业务能手”为主题的“双十佳”活动。在企业与农村新经济组织中开展了“四个一”助推妇女创业活动。在机关开展了以“为党政分忧比谁的思路创新、为妇女服务比谁的措施得力、为发展建功比谁的业绩优良、为和谐出力比谁的贡献突出”的“四为四比”主题实践活动。举办了“金帆杯”职业技能大赛,200人参加比赛。5个国家级、7个省级巾帼文明岗受到表彰,省级以上表彰的“巾帼建功”先进集体41个,先进个人26人。
不断打造妇女创业就业工作新品牌。组织实施了“吉林大姐”、“吉林巧姐”项目,共输出“吉林大姐”1870人。积极打造“吉林巧姐”品牌,同金帆技工学校合作成立了一鸣草编合作社,举办了“迎七夕,赛巧手,巾帼手编作品展”。举办89期手编培训班,培训2313人,成立了20个手编创业工作室。做大“农村妇女小额信贷促增收”项目,发放贷款13532万元,7518名妇女受益;做强“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项目,为5627名妇女发放贷款25504万元;做实“巾帼创业小额借款”项目,滚动借出324万元,380名妇女直接受益。扎实开展了“百场培训惠妇女”活动。全市妇联系统共举办创业女老板、家政服务员、月嫂等各类培训班97期,培训妇女3627人,有近3500名妇女实现创业就业。举办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348期,有17200名农村妇女参加培训。举办创业女老板、女经纪人培训班72期,培训妇女3706名。2010年起,妇联创业就业工作连续3年荣获市政府表彰。
服务更实——“半边天”处处受关爱
创建“和谐家庭”、“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廉洁家庭”、“低碳家庭”等活动为“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增添了新亮点。荣获市级以上表彰的“五好文明家庭”110户。分别以“环保”、“孝老孝亲”、“科学教子”为主题,举办了三届家庭文化艺术节。2013年,市妇联牵头,与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台、辽源日报社联合,历时两个月,在全市广大家庭中开展了“感恩父母,十佳敬老好儿女”评选活动,并隆重举办了颁奖典礼。依托社区妇女之家开展各类文化演出活动120余场,参与妇女近10万人次。 深化巾帼志愿服务活动。成立了巾帼志愿者协会,组建了7支巾帼志愿服务队,实名登记会员1107人。开展“共建美好家园”行动,500名巾帼志愿者参加,清理卫生死角144处、清理垃圾5吨、清理小广告360余处。举办“低碳生活金点子”培训50期,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开展走访慰问、扶贫济困等活动84次,捐款、捐物总计8万余元,直接受益妇女近万人。开展普法维权活动2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2500余份,进行法律咨询130余人(次)。
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主动做好家庭教育牵头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开展了以科学知识进社区、学前教育进社区、亲子读书进社区、四点半小课堂进社区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教育“四进社区”活动。成立了家庭教育讲师团,举办家庭教育讲座200余场,受益人数达5000余人。建立了学校、社区、村屯家长学校,市级以上表彰家长学校32所。
深入开展普法维权工作。成立了妇女维权协调组、“反家暴110”、法律援助中心等组织机构,并切实发挥其作用。以举办普法培训班、上街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健全信访维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维权“岗、站、线”联动作用。共创建维权岗98个、维权站631个,定期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布妇联维权热线电话,建立了以妇女法律援助中心,落实法律干部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制度。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全市共接待上访案件1500余件,结案率达到100%。
开展了农村贫困妇女两癌检查救治工作。我市从2011年起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农村贫困妇女“两癌”免费检查、救助工作,全市共有9887名农村妇女接受了免费检查。共检查出宫颈癌28人,乳腺癌22人。有14人得到国家级资金救助,19人得到省级资金救助,13人去长春定点医院接受了免费治疗。
亮点更靓——撑起妇女儿童“一片天”
亮点一:关爱留守儿童取得实效。开展了“共享蓝天—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市妇联将关爱留守工作作为全市妇联系统的一项重点工作,市县两级妇联建立联系点,定期开展关爱活动。东丰县妇联开展的以“十百千万”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做法,在全省基层工作会上作经验介绍;东辽县妇联开展的“金翼送温暖”活动和百名代理妈妈对接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在全市反响热烈;西安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现了全覆盖;龙山区除了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外,针对所有留守儿童监护人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全市建立标准化留守儿童之家18所,爱心书屋10所,成立留守儿童课余小课堂40个,在省妇联的大力支持下,援建了一所省级“儿童之家”,创办了辽源市首届留守儿童职业技能班。五年来,共有5000余人次的留守儿童得到社会各界关爱。
亮点二:春蕾职业技能教育实现突破。为拓展“春蕾计划”工作领域,打造“学业+就业”模式,于2006年8月创办了全省首届“春蕾”幼师班。连续五年来,我市共筹集资金319.27万元,资助春蕾女孩394名。在省妇联春蕾助学项目的带动下,辽源市春蕾职业教育实现了资助人数逐步增多,资助力度不断加大,专业不断扩展、就业不断宽泛的新突破。该项工作先后荣获省妇联工作创新奖、优胜奖,2011年市妇联被评为省“春蕾计划”实施暨妇女儿童公益事业先进单位。
亮点三:平安家庭创建凸显特色。市妇联积极发挥在“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牵头作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方案,建立了创建工作督导考核制度和考核细则,做到与妇女工作同督导、同考核、同表彰。以“做四好树三新”为主题,以实现“五个意识”,营造“五个环境”,创建“五个一”为创建目标,通过舆论引导、出台激励措施、培育选树典型等形式,扎实推进“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有序开展。该项工作纳入全市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总体目标。
亮点四:女大学生创业就业举措得力。市妇联抓住辽源市政府下发《辽源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意见》机遇,与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女企业家协会、巾帼志愿者协会,联合制定下发了《2011年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行动”领导小组。通过提供培训服务、资金服务、岗位服务,建立一批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选树一批有带动效应的女大学生创业带头人,带动一批能够自主创业的女大学生队伍,促进了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良性开展。此项工作的做法在全省创业就业工作会上交流。
亮点五:农村合作社发展成效显著。五年来,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核心,以增加农村妇女收入为重点,围绕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社工作成效显著。该项工作使广大农村妇女彻底改变了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经营方式,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人均年纯收入达9500元,成员年人均收入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增加20%。
亮点六:手工编织品牌正在形成。2011年省妇联推出“吉林巧姐”活动后,辽源市抢抓机遇,重点开展了玉米叶编织项目,同金帆技工学校合作成立了一鸣草编合作社,并于2012年的七夕节期间,举办“迎七夕,赛巧手”系列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玉米叶培训、创业、就业等系列活动。共组织89期玉米叶培训班,培训手编人员2313人,成立了20个手编工作室。一鸣草编合作社成为全市玉米叶编制工作孵化基地。
亮点七:村代会工资报酬得到解决。五年来,全市518个行政村中,村妇代会主任报酬达到村级正职80%以上的有488个村,占行政村总数的94.2%。东丰县妇联于2009年在全省率先提出采用“固定工资”加“绩效工资”办法,破解了村妇代会主任工资难题。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妇联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经验介绍。全市村妇代会工资待遇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破解。
组织更强——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
健全组织网络。与组织部门联合下发《党建带妇建创先争优实施意见》,开展系列载体活动,全市党建带妇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现全市共建立各级各类妇女组织694个,村妇代会组建率达100%、社区妇联组建率为100%,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成立妇委会75个。同时,向“两新”组织延伸妇联工作手臂和触角,先后成立民营经济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妇女组织23家。
实施“三个一”工程。100%的村和社区建立了“妇女之家”,并统一挂牌,有12个国家级、14个省级示范“妇女之家”受到表彰,“四站三平台二协会一中心”的服务体系和“1248”组织模式,得到逐步推广。人均“一元钱”工作经费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实。利用公益岗位配备社区妇女工作协理员比例已经达到100%,配备乡镇妇女劳务输出协理员14名,制定了管理和考评实施细则及工作职责,创新了公益岗位管理模式。
推动村妇代会主任进“三委”。抓住基层组织换届机会,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落实专职专选政策、推荐女性候选人、加强女性选民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全市518个行政村,村妇代会主任进村党支部425人,占总数的82%,比上届提高1个百分点;进村委会518人,达到了100%;进监督委员会人数122人。村两委女性正职40人,占总数的7.7%。通过换届选举,一大批年纪轻、素质高、会管理、懂经营的优秀妇女进入了农村“三委”班子。
加强妇女干部的能力建设。加强妇女干部的教育培训,定期举办专兼职妇女干部培训班,培养出一大批懂大局、善协调、重实干、能创新的妇女干部。建立妇女干部人才信息库,为各级党政部门选拔使用妇女干部提供依据。以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主线,组织妇联干部开展了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干部”及“解放思想大讨论”等活动,妇联干部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工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回首五年的工作实践,全市各级妇联组织有了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相信她们定会团结凝聚全市广大妇女姐妹为辽源转型发展再立新功,再创辉煌!